全國咨詢熱線:400-035-0305
日期:2022-01-11
《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》提出,節儉務實推進城鄉綠化。充分利用城鄉廢棄地、邊角地、房前屋后等見縫插綠,推進立體綠化,做到應綠盡綠。所以,稱立體綠化約等于科學綠化也不為過。
立體綠化是城市發展的生態補償方式
城市加快了立體綠化的腳步,除了新建、改建大型公園綠地,更注重挖掘“邊角料”區域。城市CBD屋頂上,各色花朵、整潔的草坪、形狀不一的灌木等等,組成了一個精美的小花園,成為人們工作之余的休閑場所;滿墻生機勃勃的爬山虎,讓整個夏日不再炎熱;每棟樓每戶的陽臺、廊道上,懸掛的植物、盆栽等綠植讓整棟樓有了別樣的風情。
誰能拒絕這樣豐富的城市綠化呢?鋪滿綠植的建筑將城市包裹的宛如一個寬敞的室內花園天堂,充盈著豐裕的自然光線,熱情迎接遠近賓客,給大家營造出公園漫步的感覺。
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綠色中
德國是全球公認的立體綠化做得最早的國家。1927年,柏林卡斯達特超市連鎖百貨公司4000平方米的屋頂上,就建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屋頂花園。
自1982年開始,德國立法強制推行屋頂綠化。目前世界上有關“建筑物大面積植被化”的科研開發和技術成果中,大約有90%都是屬于德國的專利。
“屋頂花園每平方米每年可吸收、存貯100-400毫米的降水量。屋頂綠化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首道關卡。”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在一次論壇中說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在一次論壇中說:“城市雨水不能一味地強排,必須依靠園林綠化等生態設施就地儲蓄,回收利用。當前,城市土地緊張、綠地率不高,屋頂綠化具有不占地、枯黃晚、返青早、無蟲害等優點,是城市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。”
21世紀,立體綠化在我國的發展
自21世紀初,立體綠化在我國開始盛行,并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,涌現出很多優秀的立體綠化項目。
2010年,上海世博會有85%的建筑物在設計修建時都引用了立體綠化。中國館3.7萬平方米的空中花園、印度館綠色草皮覆蓋的中央穹頂、法國館環繞整個室內空間的懸空綠柱等,很吸人眼球。
立體綠化應用場景除了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綠化形式:垂直綠化、屋頂綠化、樹圍綠化、護坡綠化、高架綠化外,更是打造了眾多城市的地標打卡處,使綠化項目達到多層次、多功能和美化的藝術效果,讓整個空間環境變得舒適而美觀。